藜杖緣溪轉小橋,背風深處似相招。 兒童指點皆驚怪,喚作枝頭雪未消。
译文
无
其他无
〔宋朝〕 劉應時
藜杖緣溪轉小橋,背風深處似相招。 兒童指點皆驚怪,喚作枝頭雪未消。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洛陽歸客滯巴東,處處山櫻雪滿叢。 峴首當時爲風景,豈將官舍作池籠。
腰間垂印囊,白髮未歸鄉。 還往應相責,朝昏亦自傷。 窮愁山影峭,獨夜漏聲長。 寂寞難成寐,寒燈侵曉光。
宛羅重縠起歌筵,活鳳生花動碧煙。 一聲唱斷無人和,觸破秋雲直上天。
千扉不當路,未似開一門。 若遣綠珠醜,石家應尚存。
三會單于滿閣風,五行無忒月朦朧。 如何十萬家休戚,只在嗚嗚咽咽中。
鴈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原爲長篇連續不斷。 劉復云:「卷殘,抄出者共五十二首。 」現選錄十首。 〖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五云與伯三四一八卷爲同一系統的敦煌遺書尚有伯三七二四、斯六○三二、蘇二八五二等三卷。 今即據其所錄校補。 此組詩作者,張錫厚推測亦應爲王梵志,但尚缺明確的證據。 〗)。
城營內,忽(京本作「或」)見杜鵑來。 應有負冤人未雪,佞臣謀間損賢才,天遣叫聲哀。 。
深山窮谷[凌](陵)人鑿,頒賜從來天下聞。 別有川池捐棄者,統思采斵獻明君。 (《文苑英華》卷三八。 )。
露章瀝血上彤墀,螻蟻雖微願弗違。 韞跡正慚高士傳,離羣却恐小人歸。 身同玄豹霧中隠,目送孤鴻天際飛。 丹竈素書今好在,臨風憶子話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