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白霧晝常昏,嗣歲豐凶詎易論。 寂寂不聞秧鼓動,啞啞實厭水車翻。 粟囷久盡無遺粒,泪席嘗沾有舊痕。 聞道憂民又傳詔,蒼生何以報君恩。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黄沙白霧晝常昏,嗣歲豐凶詎易論。 寂寂不聞秧鼓動,啞啞實厭水車翻。 粟囷久盡無遺粒,泪席嘗沾有舊痕。 聞道憂民又傳詔,蒼生何以報君恩。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北虜膠堪折,秋沙亂曉鼙。 髯胡頻犯塞,驕氣似橫霓。 灞水樓船渡,營門細柳開。 將軍馳白馬,豪彥騁雄材。 箭射欃槍落,旗懸日月低。 榆稀山易見,甲重馬頻嘶。 天遠星光沒,沙平草葉齊。 風吹雲路火,雪汙玉關泥。 屢斷呼韓頸,曾然董卓臍。 太常猶舊寵,光祿是新隮。 寶玦麒麟起,銀壺狒狖啼。 桃花連馬發,綵絮撲鞍來。 呵臂懸金斗,當脣注玉罍。 清蘇和碎蟻,紫膩卷浮杯。 虎鞹先蒙馬,魚腸且斷犀。 䟃𧽼西旅狗,蹙額北方奚。 守帳然香暮,看鷹永夜棲。 黃龍就別鏡,青塚念陽臺。 周處長橋役,侯調短弄哀。 錢塘階鳳羽,正室擘鸞釵。 內子攀琪樹,羌兒奏落梅。 今朝擎劒去,何日刺蛟迴。
楚人歌竹枝,遊子淚沾衣。 異國久爲客,寒宵頻夢歸。 一封書未返,千樹葉皆飛。 南過洞庭水,更應消息稀。
九醞松醪一曲歌,本圖閑放養天和。 後人不識前賢意,破國亡家事甚多。
名山閟靈府,隱士此尋真。 仙去空遺鼓,雲扃不見人。 川源世上異,日月洞中春。 欲出虛無境,應修有待身。 (見《洞霄詩集》。 )(〖1〗鄧牧《洞霄圖志》卷二《山水門·大滌山》條:「大滌山,在宮〖指洞霄宮〗北,凡四峯,於九鎖內最爲巨山。 西洞據其領,石室出其半,天壇冠其顛,皆山中勝處也。 是山以洞名之。 舊志謂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大滌。 ……元同先生劍履瘞山下。 」〖2〗又《洞霄圖志》卷三《洞府門·大滌洞》條:「大滌洞在宮西北半里。 《茅君傳》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滌元蓋之天。 周圍四百里,……相傳元同先生入游,見龍麟異境,花木鮮繁,自華陽而歸〖望按前文有云:與華陽林屋邃道通〗。 洞門石鼓,廣可尋丈,扣之逄逄有聲。 」)。
前時同出守,星鬢各蕭蕭。 蹊李伐不食,原禽行自摇。 棹前饒沸浪,蓬處但驚飈。 素願山林隠,公乎不在招。
風輕匝破世界,山僧如如自在。 箇中純白團圓,洞然法香水海。
過盡重湖復過山,陰凝忽變雪花團。 路迷曲折易成遠,風助橫斜巧送寒。 憶昨片帆離渡口,特煩千騎駐江干。 如今想在芙蓉觀,獨據胡床爛漫看。
與君相別若耶溪,十載湘航與蜀梯。 恰到六朝行樂處,臺城東畔冶亭西。
姊妹二十四,凋零餘二人。 他鄉忽傳訃,老子倍傷神。 已歎嫠居久,何堪逆境頻。 佳城千里外,西望淚沾巾。
隨時宮女逐流波,尚有精魂在處多。 待到百花零落盡,從頭子細剪春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