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瀕九死,下床如再生。 幸回蒿里駕,猶作越吟聲。 拂几嗟塵積,開書覺眼明。 淖糜方自養,未敢憶南烹。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伏枕瀕九死,下床如再生。 幸回蒿里駕,猶作越吟聲。 拂几嗟塵積,開書覺眼明。 淖糜方自養,未敢憶南烹。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倚劒白日暮,望鄉登戍樓。 北風吹羌笛,此夜關山愁。 迴首不無意,滹河空自流。
舊住衡山曾夜歸,見君江客憶荆扉。 星沉嶺上人行早,月過湖西鶴唳稀。 弱竹萬株頻礙幘,新泉數步一褰衣。 今來唯有禪心在,鄉路翻成向翠微。
於穆烈祖,弘此丕基。 永言配命,子孫保之。 百神既洽,萬國在茲。 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微月東南明,雙牛耕古城。 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 當昔置此城,豈料今日耕。 蔓草已離披,狐兔何縱橫。 秋雲零落散,秋風蕭條生。 對古良可歎,念今轉傷情。 古人已冥冥,今人又營營。 不知馬蹄下,誰家舊臺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裏。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竹影桐陰滿舊山,鳳凰多載不飛還。 登臺只有吹簫者,爭得和鳴墮世間。 (同前卷二十二。 )(按:朱存《金陵古迹詩》四卷,《崇文總目》卷五著錄,惟作者訛作李存。 《景定建康志》卷四九云:「宋〖當作「朱」〗存,字闕,金陵人也。 嘗讀吳大帝而下六朝書,具詳歷代興亡成敗之迹,南唐時作《覽古詩》二百章,章四句。 沿初洎末,爛然棋布,閱詩者嘉其用心之勤云。 」今存者僅十六首。 另《景定建康志》卷十八云「陳軒《金陵集》有李建勳、朱存《迎擔湖詩》,今未見。 」又宋張惇頤《六朝事迹編類》收楊修詩四十八首,其中《新亭》、《秦淮》、《北渠》、《天闕山》、《三斷石》五首,《輿地紀勝》卷十七皆作朱存詩,僅《新亭》文字差異較大;《直瀆》、《半陽湖》二首,《景定建康志》也作朱存詩,《景定建康志》卷四九云:「楊備字修之,……慶曆中爲尚書虞部員外郎分司南京上輕車都尉,往復道出江上,賦百篇二韻,命曰《覽古百題詩》,各注其事於題之下,與南唐朱存詩並傳於世。 」知二人詩在宋時已有傳誤。 但應以孰是,尚難決斷。 楊詩除《六朝事迹編類》所收外,《景定建康志》存六十首,去其重復,約存八十餘首。 )。
客路逢寒食,清明未到家。 起居須藥餌,飲食任魚蝦。 水浄垂垂柳,風遲艷艷花。 興來隨處樂,不復問年華。
孟子闢楊墨,吾道方粲然。 韓愈排佛老,不失聖所傳。 伐木當伐根,攻敵當攻堅。 坐視日月食,孰探天地全。 一木信難恃,要憂大厦顛。 安得孟韓輩,出爲吾黨先。
松肪燎火滿爐紅,罌粟煎湯到手空。 試問齋居守丹竈,何如醉卧聽松風。
客從揚州來,遺我揚州花。 筠籠貯枯枿,明年擅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