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秋近

〔宋朝〕 陸游

石榴萱草併成空,又見牆陰莧葉紅。 茶釅頗妨千里夢,簟凉初怯五更風。 新瓜落刃冰盤裏,晚燕添巢畫閣中。 身健流年俱可樂,故人自欠一尊同。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闕題

    丈夫不感恩,感恩寧有淚。 心頭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陳潤 唐宋诗
  • 贈梅處士

    早聞聲價滿京城,頭白江湖放曠情。 講易自傳新註義,題詩不著舊官名。 近移馬跡山前住,多向牛頭寺裏行。 天子如今議封禪,應將束帛請先生。

    張籍 唐宋诗
  • 贈從弟谷

    此世榮枯豈足驚,相逢惟要眼長青。 從來不愛三閭死,今日憑君莫獨醒。

    劉得仁 唐宋诗
  • 陪郢州張員外宴白雪樓

    高情日日閑,多宴雪樓間。 灑檻江干雨,當筵天際山。 帶帆分浪色,駐樂話朝班。 豈料羈浮者,樽前得解顏。

    許棠 唐宋诗
  • 酒語聯句各分一字

    山簡酣歌倒接㒿,看朱成碧無所知。 耳鳴目眩駟馬馳,口稱童羖腹鴟夷。 兀然落帽灌酒巵,太常吏部相對時。 藉糟枕麴浮酒池,瓮間籬下臥不移。 叫呼不應無事悲,千日一醒知是誰。 左傾右倒人避之。

    嚴維 唐宋诗
  • 思帝鄉 二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韋莊 唐宋诗
  • 敦煌廿詠(並序) [附]題隱士詠[三七]

    青溪逐水薫漁樵,策杖褰衣屢驀橋。 鳥坐春池雙影近,人呼幽谷兩聲遥。 祥煙五色飛仙電,瑞草千藂(叢)間藥苗。 河畔曲肱而取飲,嫌煩且棄樹中瓢。 ([一]以上詩凡六寫本,其原編號及校次如下:原卷〖伯二七四八〗、甲卷〖伯三九二九〗、乙卷〖伯二九八三〗、丙卷〖伯三八七○〗。 卷末多《題隱士詠》一首,幷有「咸通十二年十一月廿日學生劉文端寫記」一行。 丁卷〖斯六一六七〗、戊卷〖伯二六九○〗僅存第一首,不校。 甲卷題作「敦煌古蹟廿詠」,乙卷「廿詠」作「二十詠」。 [二]「三危」,甲、乙、丁三卷作「峗山」。 [三]原卷無「向」字,依乙、丙、丁三卷補。 [四]「二」,甲卷作「三」。 [五]「短」下原卷有「見」字,依乙、丙、丁三卷刪。 [六]乙、丙、丁二卷無「矣」字。 [七]「三危」,甲、乙、丁三卷作「峗山」。 [八]原卷殘缺處,元用甲、乙、丙、丁四卷補之。 凡校補字,均括以[],如[也自鳴]和以下括弧內均是。 [九]「鼓」,甲、乙兩卷作「轂」。 [一○]「尋」,甲卷作「看」。 [一一]詩題丁卷作「靈巖莫高窟詠」。 [一二]「剎」,原卷作「日」,依甲、乙、丙、丁四卷改。 [一三]「指」,甲卷作「至」。 [一四]「甦」字原闕,據甲、乙兩卷補。 丙、丁卷「甦」作「蘇」。 [一五]「走」原作「奏」,依甲、乙、丙、丁四卷改。 [一六]「迴」,乙卷作「還」。 [一七]「色」,甲卷作「素」。 [一八]「含」,丁卷作「合」。 [一九]「塞」原作「賽」,依丙、丁卷改。 [二○]詩題丙、丁兩卷標作「瑟瑟監詠」。 [二一]此句甲卷作「爲懸寶蓋髪」。 [二二]甲卷有三處異文:第一句「昔時」作「昔日」,第二句「遺廟」作「唯廟」,第六句「墳傍」作「其傍」。 [二三]「臺」,甲卷作「樓」。 [二四]「坐」原作「作」,依甲、丙、丁三卷改。 [二五]「轉」,甲、丙兩卷作「盡」。 )([二六]甲卷有兩處異文,第二句「與此」作「以此」,第三句「一州」作「州縣」。 [二七]「三」原作「一」,依甲、丙、丁三卷改。 [二八]「春渌苔生」四字原缺,依甲、丙、丁三卷補。 [二九]「嫩」原作「嬾」,依丁卷改。 [三○]「新」原作「連」,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一]「弄」,甲、丙、丁三卷作「散」。 [三二]「王」原作「往」,依丙、丁兩卷改。 [三三]「鴻」,丙、丁兩卷作「虹」。 [三四]「徑」,丙、丁兩卷作「堠」。 [三五]「生」原作「空」,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六]「量」原作「兩」,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七]《題隱士詠》原載丙卷末,兹亦移錄附於後。 )。

    敦煌人作品[一] 唐宋诗
  • 昔柳柳州作永州山水諸記泉石之狀如在目前兹峡上群山與柳州之文頗類

    山磎犖确冒荒筠,石溜涓涓盡日聞。 微水寒来渾見底,峡山雪後欲侵雲。 深溪春動梅争發,絕壑林高日易曛。 應似零陵溪上景,林泉多類柳州文。

    張嵲 唐宋诗
  • 次韻呈南嘉

    塞北初辭虜,泉南濫總戎。 請纓懷壯節,橫槊媿家風。 草木年華晚,關河鼓角雄。 何當一笑粲,要賦馬羣空。

    曹勛 唐宋诗
  • 和林徽之見寄

    涉世無堪足亂離,蕭蕭風雨一聲雞。 故人別後乾坤窄,三徑歸來草木迷。 黄鳥翩翻思出谷,老龍頭角尚蟠泥。 一尊濁酒無人共,又是悲吟到日西。

    吳芾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