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遣懷四首 其三

〔宋朝〕 陸游

有志師千載,無方起九原。 山園菜常瘦,村店酒多渾。 衰疾形詩句,窮愁入夢魂。 傍觀任嘲笑,吾道始應尊。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題杭州天竺寺

    西南山最勝,一界是諸天。 上路穿巖竹,分流入寺泉。 躡雲丹井畔,望月石橋邊。 洞壑江聲遠,樓臺海氣連。 塔明春嶺雪,鐘散暮松煙。 何處去猶恨,更看峰頂蓮。

    張祜 唐宋诗
  • 山寺老僧

    草靸無塵心地閑,靜隨猿鳥過寒暄。 眼昏齒落看經遍,却向僧中總不言。

    杜荀鶴 唐宋诗
  • 七言 十四

    玄門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鉛。 知是一般真箇術,調和六一也同天。 玉京山上羊兒鬧,金水河中石虎眠。 妙要能生覺本體,勤心到處自如然。

    呂巖 唐宋诗
  • 中秋詠月(詠詩後,乘興遂子夜鳴鐘,烈祖聞之,不罪也。召問其所求,唯願鵝生四脚,鼈著兩裙。)

    迢迢東海出,漸漸入雲衢。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江南餘載》下)(〖1〗《歲時廣記》三十一《中秋》上《得佳聯》引《漫叟詩話》:「南唐金輪寺有僧曰明光者,先一年中秋翫月,得詩一聯云:『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 』竟思下聯不就。 次年中秋,再得一聯云:『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遂不勝其喜,徑登寺樓鳴鐘。 時有善聽聲聞之:『此鐘發聲通暢,若非詩人得句,即是禪僧悟道。 』驗之果然。 好事者有詩云:『爲思銀漢中秋月,誤擊金輪半夜鐘。 』」〖2〗《全唐詩》八五一、《全五代詩》三九均作南唐失名僧《月詩》,前二句作「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 《全五代詩》引《江南野錄》:「李昪受禪之初,忽半夜寺僧撞鐘,一城皆驚,召將斬之,云夜來偶得月詩,乃云云。 李昪喜而釋之。 」〖3〗原以明光另列一則。 今檢《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引《漫叟詩話》作「南唐僧謙明」詩,知明光之名爲南宋時之別傳,而非另有其人,故以明光一則移附於此。 另《釣磯立談》謂作詩者爲「頭陀范忠嵩」。 《江鄰幾雜識》作「南唐一詩僧」,當即爲《全唐詩》所本。 )。

    謙明 唐宋诗
  • 西亭子送李司馬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與雲齊。 盤崖緣壁試攀躋,羣山向下飛鳥低。 使君五馬天半嘶,絲繩玉壺爲君提。 坐來一望無端倪,紅花綠柳鶯亂啼。 千家萬井連迴谿,酒行未醉聞暮雞,點筆操紙爲君題。 爲君題,惜解攜,草萋萋,沒馬蹄。

    岑參 唐宋诗
  • 王粲

    秦川貴公子,避地來荆州。 流離世道喪,簡脫天姿遒。 歲時不我與,假日賦銷憂。 妍辭縟非霧,逸韵鏘鳴球。 曹師下南服,置酒臨滄洲。 慷慨前爲壽,高譚王霸籌。 歸來奉丞相,攝組登華輈。 獨步今已矣,空餘清漢流。

    宋庠 唐宋诗
  • 和鮑昌朝湖上二首 其一

    青山疊疊起汀沙,幽鳥驚人噪古槎。 竹葉受風樅甲刃,松膏流地蟄龜蛇。 愛閒正喜逢僧話,乘興何妨到酒家。 飲罷相携磨石壁,淋灕醉墨半欹斜。

    吳芾 唐宋诗
  • 寄酬曾學士學宛陵先生體比得書云所寓廣教僧舍有陸子泉每對之輒奉懷

    庭中下乾鵲,門外傳遠書。 小印紅屈蟠,兩端黄蠟塗。 開緘展矮紙,滑細疑卵膚。 首言勞良苦,後問逮妻孥。 中間勉以仕,語意極勤渠。 字如老瘠竹,墨淡行疏疏。 詩如古鼎篆,可愛不可摹。 快讀醒人意,垢癢逢爬梳。 細讀味益長,炙轂出膏腴。 行吟坐臥看,廢食至日晡。 想見落筆時,萬象聽指呼。 亦知題詩處,緑井石髮粗。 公閑計有客,煎茶置風爐。 倘公無客時,濯纓亦足娛。 井名本季疵,思人理豈無。 居然及賤子,愧謝恩意殊。 幾時得從公,舊學鋤荒蕪。 古文講聲形,誤字辨魯魚。 時時酌井泉,露芽奉瓢盂。 不知公許否,因風報何如。

    陸游 唐宋诗
  • 小舟過御園二首 其二

    水殿西頭起砌臺,緑楊閙處杏花開。 簫韶本與人同樂,羽衛纔聞歲一来。 鷁首波生涵藻荇,金鋪雨後上莓苔。 遠臣侍宴應無日,目斷堯雲到晚回。

    陸游 唐宋诗
  • 讀王摩詰詩愛其散髮晚未簪道書行尚把之句因用爲韵賦古風十首亦皆物外事也 其一

    我生本江湖,歲月不可算。 采藥遊名山,所歷頗蕭散。 一逢巢居翁,見謂於我館。 酌泉啖松柏,每得造膝款。 行道不自力,殘髮日已短。 海山故不遠,謫限何時滿。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