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和宇文正甫探梅

〔宋朝〕 張栻

天與孤清迥莫鄰,祇應空谷伴幽人。 千林掃迹愁無那,一點橫梢眼便親。 顧影莫驚身易老,哦詩尚覺句能新。 幾多生意冰霜裏,說與夭桃自在春。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水檻

    蒼江多風飆,雲雨晝夜飛。 茅軒駕巨浪,焉得不低垂。 遊子久在外,門戶無人持。 高岸尚如谷,何傷浮柱攲。 扶顛有勸誡,恐貽識者嗤。 既殊大廈傾,可以一木支。 臨川視萬里,何必闌檻爲。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餘悲。

    杜甫 唐宋诗
  • 述舊紀勳太原寄李光顏侍中二首 一

    玉塞含悽見鴈行,北垣新詔拜龍驤。 弟兄間世真飛將,貔虎歸時似故鄉。 鼓角因風飄朔氣,旌旗映水發秋光。 河源收地心猶壯,笑向天西萬里霜。

    楊巨源 唐宋诗
  • 感諷五首 四

    星盡四方高,萬物知天曙。 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國路。 曉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語。

    李賀 唐宋诗
  • 題北平沼

    桐柏真人曾此居,焚香厓下誦靈書。 朝回時宴三山客,澗盡閑飛五色魚。 天柱一峰凝碧玉,神燈千點散紅蕖。 寶芝常在知誰得,好駕金蟾入太虛。

    杜光庭 唐宋诗
  • 謁天柱山真君祠

    天柱吐白雲,仙宮隔青靄。 新亭皇黃家,舊封傳漢代。 猶持蘋藻奠,永荷閻閭泰。 彷彿見羣仙,凌風振青珮,仰攀丹鳳翼,俯躍蒼龍背。 暫息三峯前,還逐九霄外。 灊嶽高似掌,皖水遙疑帶。 半壁風雨來,空林鬼神會。 今我何爲者,赤紱仍皂蓋。 遠愧黃與龔,流芳及千載。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八六《灊山部》)(〖1〗韋曾,原列入「無世次」作者。 今考《元和姓纂》卷二韋氏西眷房有韋曾,爲萬年令光朝之子,任舒州刺史、職方)(員外郎。 《寶刻業編》卷十八載韋曾貞元二十年撰《巴郡太守嚴颜廟碑》。 《郎官石柱題名》司動員外郎有韋曾,勞格《郎官考》卷八錄山東益都元和十四年石刻《寶鞏等題名》有「裏行韋曾」字樣。 天柱山在舒州懷寧,此詩當即韋曾任舒州刺史時作。 )。

    韋曾 唐宋诗
  • 滄浪寺(在沅江縣南三十里)

    閒步滄浪野,棲禪竹作扉。 浮生自有樂,塵慮總皆非。 (同上二四○)。

    無名氏 唐宋诗
  • 詩(幷序) 十八

    吾家多有田,不善(戴校「若」)廣平王(戴校「玉」)。 有錢怕(項校「惜」)不用,身死留何益? 承聞七七齋,蹔施鬼來喫。 永別生時盤,酒食無蹤跡。 配罪剔(張改「別」,袁謂不誤)受苦,隔命絕相覓。 。

    王梵志 唐宋诗
  • 晚次湖口有懷

    靄然空水合,目極平江暮。 南望天無涯,孤帆落何處。 頃爲衡湘客,頗見湖山趣。 朝氣和楚雲,夕陽映江樹。 帝鄉勞想望,萬里心來去。 白髮生扁舟,滄波滿歸路。 秋風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葉辭洞庭,紛紛落無數。

    劉長卿 唐宋诗
  • 寄趙正字

    正字芸香閣,幽人竹素園。 經過宛如昨,歸臥寂無喧。 高鳥能擇木,羚羊漫觸藩。 物情今已見,從此願忘言。

    孟浩然 唐宋诗
  • 心迹

    心迹清虛絕點塵,更無俗慮得相親。 可憐一片浮雲性,付與逍遥自在人。

    姜特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