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成趙北歸朝計,因拜王門最好官。 爲郡暫辭雙鳳闕,全家遠過九龍灘。 山鄉祗有輸蕉戶,水鎮應多養鴨欄。 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籍
曾成趙北歸朝計,因拜王門最好官。 爲郡暫辭雙鳳闕,全家遠過九龍灘。 山鄉祗有輸蕉戶,水鎮應多養鴨欄。 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安龍頭,枕龍角。 不三年,自消鑠。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山藏勝境當樓臺,[□□□□]洞府開。 白髮滿頭誰肯到,蒼苔盈步自偷來。 風帆閑事拋三日,玉液長生念一盃。 此路有心星月在,杏壇仙侶莫相猜。 (按:詩中首聯,影宋鈔本聯寫,無空格。 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補四空格于「當」字下。 今詳詩韻及詩意,所缺當爲第二句之前四字。 )。
荏苒歲云暮,艱難予豈堪。 闗山懷遠别,弓矢廢清談。 風色霽還暖,梅梢春已酣。 信音驚遠雁,心緒亂游蠺。 投筆班超近,擒戎李靖慙。 行吟望西北,赴難有虞潭。
一點銀蟾在碧空,千載城廓夜玲瓏。 回首昔日遨游處,覺得分明是管中。
西園作戲喚春回,桃李陰陰三萬栽。 不是無心看開遍,錦江烟柳待歸來。
生事在漁樵,所居亦烟水。 野艇一竿絲,朝朝狎清泚。 忽自傍藤陰,乘流轉山觜。 始覺景氣佳,潛通小溪裏。 常時不見春,入谷驚紅蕊。 幽興窮綠波,翫芳心莫已。 花外一峯明,林間碧洞啟。 遥聞雞犬音,漸悟人煙邇。 捨舟遂潛行,石徑劣容屣。 豁然有田園,竹果相叢倚。 厖眉髽髻人,倏遇心顔喜。 尚作秦衣裳,那知漢名氏。 自言逢世亂,避地因居此。 來時手種桃,今日開如綺。 更看水上花,幾度逐風委。 競引飯彫胡,邀飲酌瓊醴。 復呼童稚前,綠鬢仍皓齒。 翻遣念還茅,思歸釣鱣鮪。 將辭亦贈言,勿道丘壑美。 鼓枻出僊源,繁英猶邐迤。 薄暮返蒼洲,微風吹白芷。 他日欲重過,茫茫何處是。
剡縣有佳處,吾行無定期。 橫塘供晚釣,孤店具晨炊。 約客同看竹,留僧與對棋。 人生得自在,更老未爲遲。
萬里歸來無苜蓿,扁舟共載兩猿君。 今日送君向何處,黄鶴山中多白雲。
絳帳才華溢彩牋,誰嘲晝寢腹便便。 側聞已上中和頌,試請重歌相府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