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折南園一朵梅,重尋幽坎已生苔。 無端晚吹驚高樹,似裊長枝欲下來。
无
其他无
〔唐朝〕 杜牧
獨折南園一朵梅,重尋幽坎已生苔。 無端晚吹驚高樹,似裊長枝欲下來。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去者不可憶,舊遊相見時。 凌霄徒更發,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龍年月久。 東閣許聯牀,西郊亦攜手。 彼蒼何暖昧,薄劣翻居後。 重入遠師谿,誰嘗陶令酒。 伊昔會禪宮,容輝在眼中。 籃輿來問道,玉柄解談空。 孔席亡顏子,僧堂失謝公。 遺文一書壁,新竹再移叢。 始聚終成散,朝歡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燭忽迎風。 蟻鬬聲猶在,鴞災道已窮。 問天應默默,歸宅太匆匆。 淒其履還路,莽蒼雲林暮。 九陌似無人,五陵空有霧。 緬懷山陽笛,永恨平原賦。 錯莫過門欄,分明識行路。 上智本全真,郄公況重臣。 唯應撫靈運,暫是憶嘉賓。 存信松猶小,緘哀草尚新。 鯉庭埋玉樹,那忍見門人。
三十年來命,唯藏一卦中。 題詩還問易,問易蒙復蒙。 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 影孤別離月,衣破道路風。 歸去不自息,耕耘成楚農。
呂氏強梁嗣子柔,我於天性豈恩讐。 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
數里白雲裏,身輕無履蹤。 故尋多不見,偶到即相逢。 古井生雲水,高壇出異松。 聊看杏花酌,便似換顏容。
錦城東北黃金地,故跡何人興此寺。 白眉長老重名公,曾識會稽山處士。 寺門左壁圖天王,威儀部從來何方。 鬼神怪異滿壁走,當簷颯颯生秋光。 我聞天王分理四天下,水晶宮殿琉璃瓦。 綵杖時驅狒𤝞裝,金鞭頻策騏驎馬。 毗沙大像何光輝,手擎巨塔凌雲飛。 地神對出寶缾子,天女倒披金縷衣。 唐朝說著名公畫,周昉毫端善圖寫。 張僧繇是有神人,吳道子稱無敵者。 奇哉妙手傳孫公,能如此地留神蹤。 斜窺小鬼怒雙目,直倚越狼高半胸。 寶冠動總生威容,趨蹌左右來傾恭。 臂橫鷹爪尖纖利,腰纏虎皮斑剝紅。 飄飄但恐入雲中,步驟還疑歸海東。 蟒蛇拖得渾身墮,精魅搦來雙眼空。 當時此藝實難有,鎮在寶坊稱不朽。 東邊畫了空西邊,留與後人教敵手。 後人見者皆心驚,盡爲名公不敢爭。 誰知未滿三十載,或有異人來間生。 匡山處士名稱樸,頭骨高奇連五嶽。 曾持象簡累爲官,又有蛇珠常在握。 昔年長老遇奇蹤,今日門師識景公。 興來便請泥高壁,亂搶筆頭如疾風。 逡巡隊仗何顛逸,散漫奇形皆湧出。 交加器械滿虛空,兩面或然如鬬敵。 聖王怒色覽東西,劒刃一揮皆整齊。 腕頭獅子咬金甲,脚底夜叉擊絡鞮。 馬頭壯健多筋節,烏觜彎環如屈鐵。 遍身虵虺亂縱橫,遶頷髑髏乾孑裂。 眉麤眼豎髮如錐,怪異令人不可知。 科頭巨卒欲生鬼,半面女郎安小兒。 況聞此寺初興置,地脉沈沈當正氣。 如何請得二山人,下筆咸成千古事。 君不見明皇天寶年,畫龍致雨非偶然。 包含萬象藏心裏,變現百般生眼前。 後來畫品列名賢,唯此二人堪比肩。 人間是物皆求得,此樣欲於何處傳。 嘗憂壁底生雲霧,揭起寺門天上去。
雙扉啓(《咸淳臨安志》作「起」)巖石,塵客過應稀。 千古掩不得,從教雲夜歸。 (見清釋廣賓《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按:此詩最早見收於南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六,謂「世傳唐玄宗有詩」云云。 明皇平行跡未及東南,詩顯非其所作。 )。
軍馬進,月畔見三星。 形似三星將月捧,攻城(京本作「圍」)不下戰無成,擇地設營停(京本作「再安營」。 候過旬日,別看氣候。 )。
流年流矢亦爭如,不覺春秋四十餘。 鳳闕有恩殊未報,麟臺無德豈堪書。 眼前僥倖將何稱,身外貪求本自疏。 唯擬從今作閑計,白雲深處買山居。
山擁雲腴,水懷月晝。 照徹體前,湛存身後。 機頭梭路微分,針鼻線芒初透。 靈涵萬象兮彼不遺餘,坐斷十方兮我無滲漏。
美景足可惜,殘春尤不堪。 晚英餘燕蹴,熟顆墜鶑含。 歲月蓬雙鬢,生涯粟一甔。 唯思對公瑾,把酒話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