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堅狼狽伏狸奔,豈是長江解有神。 猶憶當年南伐語,會知正朔不歸人。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流謙
阿堅狼狽伏狸奔,豈是長江解有神。 猶憶當年南伐語,會知正朔不歸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龍門(丁誤作「開」)依御溝,鳳轄轉芳洲。 雲峰初辨(《御覽》作「辯」)夏,麥氣早迎秋。 山翠餘煙積,川平晚照收。 浪隨文鷁轉,渡(《御覽》作「波」)逐彩鴛浮。 風花輕未落(《御覽》作「洛」),巖泉咽不流。 一辭金谷苑,空想(丁注:「一作思」)竹林遊。 (見《初學記》卷十八,以《太平御覽》卷四一○、丁福保輯《全梁詩》卷十參校。 )(按:《初學記》收此詩,題爲「梁蕭鈞」,《御覽》則僅云「蕭鈞」,不注朝代。 丁福保輯入《全梁詩》,然作者小傳則採《南齊書》卷四五齊太祖十一子鈞傳,另注云:「按《唐書》亦有蕭鈞,蕭瑀從子也,仕至太子率更令。 」又於詩題下注:「此詩類唐人作,當爲唐蕭鈞也。 《初學記》作梁。 」其說是。 南齊之蕭鈞,於海陵初立未久即遇害,未入梁,不得稱梁人。 此其一。 齊梁之際,南北分割,南人除了出使或奔降,無緣入洛。 此詩明言龍門御溝,非南朝人所作甚明。 南齊蕭鈞自十餘歲領江州刺史,至二十二歲遇害,皆在江南,仕歷甚明,無入洛事。 此其二。 唐之蕭鈞,其曾祖蕭詧爲後梁宣帝,祖巋爲後梁明帝,父珣入隋復封梁國公,恐徐堅等即因此而誤署其爲梁人。 此其三。 唐史稱鈞「博學有才望」,屢爲舍人、學士,其集三十卷,開元《古今書錄》收入。 其身份、經歷均與詩合,徐堅亦得以採擷。 此其四。 綜以上諸證,故收入。 今人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不收此篇,甚是。 )。
天子欲寬南顧憂,繡衣曾是舊人求。 山川不改元風采,父老能言昔政猷。 襦褲疲民應枕奠,紀綱新度覺錢流。 生靈一種同天地,雨露何偏十四州。
一夜乾坤雨乍晴,歸雲無數宿蒼屏。 白衣已曬青山曉,茅屋主人猶未醒。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門方禁火,九野自生煙。 飄泊梨花雨,追隨杏葉韉。 遊人莫惜醉,風景滿伊川。
老覺人間萬事輕,不妨閑處得閑行。 西山鳥沒暮雲合,南浦堤平春水生。 孤操不渝無鶴怨,淡交耐久有鷗盟。 先民幸處吾能勝,生長兵間老太平。
悄蒨非人境,寒蟬夏已稠。 陽崖驚素雪,午扇怯清秋。 共說新亭好,真堪妙墨留。 賞心元不厭,仙夢肯來遊。
借問此何時,南園蝶又飛。 杏梁棲紫燕,麥垅覆驚翬。 榆莢深堆砌,楊花亂撲衣。 洛吟經永日,還似舞雩歸。
青衫日日困塵沙,安用浮名與世誇。 已過半生真似夢,未荒三徑且還家。 恨無沈水紆香穗,喜有寒泉瀹茗花。 袖却西歸遮日手,園林幽處看桑麻。
憶昔丙辰還親旁,恰恰先春社三日。 社日侍親行交源,紫蕨兒拳森玉立。 是日天明風氣柔,入自交源茗源出。 迤邐又復至前山,涉澗還家日將沒。 慈親意在營一丘,卷卷欲於近舍求。 當時議論悉未定,那知今作汪潭游。 汪潭去家正五里,百里來龍於此止。 龍止水亦止,清潭窈無底。 寶劍秋空橫,秀峯春笋峙。 最愛丫角羊,艮木之印鄉。 長生亥水來朝丙,千古長溪流不盡。 雍容冠佩紫薇垣,壽星更出丙丁間。 神游既安後昆福,賦此銘章皆實錄。
來尋吾祖隠居處,嫋嫋春風吹酒旗。 手把梅花寄愁絕,東池只是舊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