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無定巢,遠寄鷦鷯枝。 天寒鼓翼健,粒食寧所窺。 大澤多羣羽,翱翔各有時。 今子振衣去,焉能久迍羈。
无
其他无
〔宋朝〕 梅堯臣
晨風無定巢,遠寄鷦鷯枝。 天寒鼓翼健,粒食寧所窺。 大澤多羣羽,翱翔各有時。 今子振衣去,焉能久迍羈。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風吹紫荆樹,色與春庭暮。 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 猶有淚成河,經天復東注。
濁波洋洋兮凝曉霧,公無渡河兮公竟渡。 風號水激兮呼不聞,提壺看入兮中流去。 浪擺衣裳兮隨步沒,沈屍深入兮蛟螭窟。 蛟螭盡醉兮君血乾,推出黃沙兮泛君骨。 當時君死妾何適,遂就波濤合魂魄。 願持精衛銜石心,窮取河源塞泉脈。
松偃石牀平,何人識姓名。 溪冰寒棹響,巖雪夜窗明。 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應知此來客,身世兩無情。
文明遍禹跡,鰥寡達堯心。 正在親人守,能令王澤深。 朝廷多秀士,鎔鍊比精金。 犀節同分命,熊軒各外臨。 聖主賦新詩,穆若聽薰琴。 先言教爲本,次言則是欽。 三時農不奪,午夜犬無侵。 願使天宇內,品物遂浮沈。 寄情羣飛鶴,千里一揚音。 共躡華胥夢,龔黃安足尋。
水田十里學袈裟,秋殿千金儼釋迦。 遠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記石蓮花。 武林山價縣隋日,天竺經文隸漢家。 苔壁媧皇鍊來處,泐中脩竹掃雲霞。 (見《兩浙金石志》卷二。 )(〖1〗石刻詩前原題「大唐杭州刺史盧元輔」九字。 〖2〗阮元《兩浙金石志》:「右刻在下天竺神尼塔下磨崖,文九行,右行,正書,徑二寸。 此詩《全唐詩》未載。 按盧元輔於德宗時自河南縣令除杭州刺史,嘗於武林山作見山亭,見《咸淳臨安志》。 又《胥山碑銘》,元和十年盧元輔文,王遹書,見《輿地碑目》。 此疑元和時刻。 又《陜西通志》云:『盧元輔滑州人,曾爲華州刺史。』 《郎官石柱題名》有金部郎中盧元輔。 白樂天有《盧元輔除杭州刺史制》,中云:『嘗守商都,再領京縣。』 皆其歷官也。 石本『泐中脩竹掃雲霞』,『泐』字係原刻,『脩竹』二字係改鑿。 『大唐』二字亦添補。 《西湖志》作『洞中』,蓋據文理,未見石刻也。」 〖3〗《杭州府志》引《武林石刻記》:「唐盧元輔《遊天竺詩》,縱一尺八寸,橫二尺,正書,字徑二寸。」)。
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 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 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 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
晉州之西,山曰藐姑,有泉源源流不潴。 疏爲八道溝與渠,坐令瘠土成膏腴。 多黍多稌多麻蔬,沄沄萬畝碁局如。 田家終歲惟勤劬,雖有乾旱無憂虞。 割牲釃酒父老趨,坎坎擊鼓吹笙竽。 報答龍神醉飽餘,宛若澤國江鄉居。 晉州之東民豈迂,耕種自亦爲農夫。 年年汲井井欲枯,赤日炙背田不濡。 父子筋力疲轆轤,肩頳汗浹良區區。 老我見此空嗟吁。 誰把勞逸分兩途,凶年且爲寬賦租。
欲挂衣冠萬事輕,不妨小住向山城。 緑尊耐久常相伴,雪鬢纔生便放行。 拂枕時時覓幽夢,倚闌日日聽新鶯。 夕陽更有欣然處,来看青郊雨後耕。
龍洲舊說紅都勝,象罔今逢赤水珠。 更挽春衫來比並,如纏十萬上江都。
行人處處論亭郵,總爲長亭怕永州。 不道長亭更長去,也應行到日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