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无书,举头欲问西来燕。 世情梦幻。 复作如斯观。 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戎虽远。 念中相见。 不托鱼和雁。
无
其他无
〔宋朝〕 黄庭坚
几日无书,举头欲问西来燕。 世情梦幻。 复作如斯观。 自叹人生,分合常相半。 戎虽远。 念中相见。 不托鱼和雁。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天下未偃兵,儒生預戎事。 功勞安可問,且有忝官累。 昔常以荒浪,不敢學爲吏。 況當在兵家,言之豈容易。 忽然向三嶺,境外爲偏帥。 時多尚矯詐,進退多欺貳。 縱有一直方,則上似姦智。 誰爲明信者,能辨此勞畏。
竹,臨池,似玉。 裛露靜,和煙綠。 抱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從公城上來,秋近絕纖埃。 樓古秦規在,江分蜀望開。 遠山標宿雪,末席本寒灰。 陪賞今爲忝,臨歡敢訴杯。
梵書鈔律千餘紙,淨院焚香獨受持。 童子病來煙火絕,清泉漱口過齋時。
龍舒有良匠,鑄此佳樣成。 立作菌蠢勢,煎爲潺湲聲。 草堂暮雲陰,松窗殘雪明。 此時勺複茗,野語知逾清。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堯心。 利器必先舉,非賢安可任。 吾兄執嚴憲,時佐能釣深。
閑(《塵史》作「田」、《苕》作「開」)園不解栽桃李,滿地唯聞種蒺藜。 萬里崖州君自去,臨行惆(《塵史》作「怊」)悵欲怨誰? (見《四部叢刊》影印那波道圓本《白氏文集》卷二十,以《塵史》卷中、《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三參校。 )(〖1〗蘇轍《欒城後集》卷規模十一《書白樂天集後二首》云:「會昌之初,李文饒用事,樂天適已七十,不一二年而沒。 嗟夫,文饒尚不能置一樂天於分司中耶? 然樂天每閑冷衰病,發於詠歎,輒以公卿投荒僇死、不獲其終者自解,余亦鄙之。 至其《聞文饒謫朱崖三絕句》,刻核尤甚,樂天雖陋,蓋不至此也。 且樂天死於會昌之初,而文饒之竄,在會昌末年,此決非樂天之詩。 豈樂天廿徒淺陋不學者陋益之邪?樂天之賢,當爲辨之。 」〖2〗王得臣《塵史》卷中云:「令狐先生曰:『唐白傅以丞相李德裕貶崖州爲三絕句,便不負世人訾毀。 』予以爲詩三百皆出聖賢發憤而爲,又何傷哉。 後嘗語於客,會安陸令李楚老翹叟在坐上,曰:『非白公之詩也。 白公卒於李貶之前。 』予因按《唐史》,會昌六年白公卒,是歲宣宗即位,明年改元大中,又明年李貶,蓋當時疾李者托名爲之附於集。 詩曰〖略〗。 予觀其詞意鄙淺,白爲雜律詩譏世人,故人得以輕效之。 」〖3〗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三云:「余以《元和錄》考之,居易年長於德裕,視德裕爲晚進。 方德裕任浙西觀察使,居易爲蘇州刺史,德裕以使職自居,不少假借,居易不得以卑禮見,及其貶也,故爲詩云〖略〗。 然《醉吟先生傳》及《實錄》皆謂居易會昌六年卒,而德裕貶於大中二年,或謂此詩爲僞。 余又以《新唐書》二人本傳考之,會昌初,白居易以刑部侍郎致仕,六年卒。 李德裕大中二年貶崖州司戶參軍。 會昌盡六年,距大中二年,正隔三年則此三詩非樂天所作明甚。 但蘇子由以謂樂天死於會昌之初,而文饒竄於會昌之末,偶一時所記之誤耳。 」按:今參諸家之說,收三詩爲無名氏作。 )。
眺聽不知暮,徘徊聊復吟。 歸雲迷近谷,去鳥度前林。 長日憑高目,傷春望遠心。 邊方殺氣在,天北慘沉陰。
疊嶂聯屏飛遠近,風情物色有餘涯。 回頭四顧東西地,多少礪山壯帝家。
理財無管晏,言利析秋豪。 吐論千人廢,摩空六翮高。 未簪安世筆,先佩呂虔刀。 楚澤東風勁,寧辭攬轡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