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楊申職方通判信州

〔宋朝〕 梅堯臣

從來饒信吏,愛寶襲侈越。 莫買冰玉盤,蒼山斵明月。 明月有時生,窮巖有時竭。 君常抱清節,歷職老無闕。 與我年齒同,獨未變華髮。 又爲江外行,畫舸羨明發。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聞相公三兄小園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書三兄

    休沐限中禁,家山傳勝遊。 露寒潘省夜,木落庾園秋。 蘭菊迴幽步,壺觴洽舊儔。 位高天祿閣,詞異畔牢愁。 孤思琴先覺,馳暉水競流。 明朝不相見,清祀在圜丘。

    武元衡 唐宋诗
  • 題王丘長史宅

    更無人吏在門前,不似居官似學僊。 藥氣暗侵朝服上,花陰晚到簿書邊。 玉琴閑把看山坐,筒簟長鋪與客眠。 時見街中騎瘦馬,低頭只是爲詩篇。

    朱慶餘 唐宋诗
  • 鄂渚逢楊贊禹

    流浪兵荒苦,相思歲月闌。 理惟通至道,人或謂無端。 燒猛湖煙赤,窗空雪月寒。 知音不可見,始爲一吟看。

    貫休 唐宋诗
  • 它山堰

    截斷寒流疊石基,海潮從此作回期。 行人自老青山路,澗急水聲無絕時。 (以上二首均見南宋魏峴《四明它山水利備覽》卷下,《四明叢書三集》本。 二詩承溫州師院張靖龍同志錄示)(〖1〗張靖龍云:南宋林元晉《回沙閘記》云:「唐僧元亮賦堰詩,有曰:『海潮從此作回期。 』人謂絕唱。 」明末李鄴嗣《甬上高僧詩》卷上曰:「縣令王元暐起它山堰,主水啓閉,民德之,亮公爲題一詩。 宋志載吾最四絕句,以公題它山堰爲第一。 所云景絕詩亦絕者也。 公又作長歌一首以記其事。 」魏峴考訂《它山歌》爲元亮所作:「人知它山之詩而不知它山之歌。 歌以言詩之未盡,詩以言歌之所不欲文。 不觀其詩,無以見亮公之絕唱,不觀其歌,無以見王侯之始謀。 予方幼時,蓋嘗耳其歌之大略矣。 每以石刻不存爲恨。 咨詢耆老有年于茲,近劃得墨刻,讀之甚喜。 或疑圖志上載絕句爲唐僧元亮所作,此刻不載歲月名稱,恐非亮公之筆。 然即其歌以溯其意,如因祈禱入山與夫櫂舟深入之語,非亮公距王侯未遠,其孰能知此耶? 」)。

    宗亮 唐宋诗
  • 頌古十七首 其二一

    路窮崖斷進無門,賴有山翁指出原。 九曲黄河清徹底,誰知別是一乾坤。

    釋鼎需 唐宋诗
  • 贈術士羅世忠

    春秋有羅國,之子豈其後。 家傳錦嚢書,相地走淮右。 爲問何所宗,此法古所授。 卜瀍與卜宅,周孔語非謬。 用能游公卿,所至術輒售。 有時過吾廬,乘間得頻扣。 談詩涉坡谷,說卦本爻繇。 是名陰陽家,未可容易詬。 歸歟春雨霽,飛花撲襟袖。 遥憐玉笥峰,巋然插天秀。

    王之道 唐宋诗
  •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 其一

    紅藥青綾心已灰,且從開士宿招提。 半窗白月爐煙斷,楓葉蕭蕭烏夜啼。

    蘇欽 唐宋诗
  • 偈頌二首 其二

    漸漸雞皮鶴髮,父少而子老。 看看行步躘蹱,疑殺木上座。 直饒金玉滿堂,照顧白拈賊。 豈免衰殘老病,正好著精彩。 任汝千般快樂,渠儂合自由。 無常終是到來,歸堂喫茶去。 唯有徑路修行,依舊打之遶。 但念阿彌陀佛,念得不濟事。

    釋齊己 唐宋诗
  • 姜山後巖洞

    春山多少雨,染出碧雲堆。 巖冷溜常滴,人閒洞自開。 摘花香入袖,題石筆黏苔。 茅屋在何處,桃花流水來。

    陳曦 唐宋诗
  • 幽居

    花過鶯初懶,泥新燕正忙。 病餘猶止酒,睡起獨焚香。 拄杖嫌園窄,棋枰喜日長。 北窗元可樂,不是傲羲皇。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