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海泓澄匝翠峰,昔賢心賞已成空。 今朝亭館無遺制,積水滄浪一望中。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又新
靈海泓澄匝翠峰,昔賢心賞已成空。 今朝亭館無遺制,積水滄浪一望中。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交臂多相共,風流憶此人。 海翻移里巷,書蠹積埃塵。 奉佛棲禪久,辭官上疏頻。 故來分半宅,惟是舊交親。
臥冷無遠夢,聽秋酸別情。 高枝低枝風,千葉萬葉聲。 淺井不供飲,瘦田長廢耕。 今交非古交,貧語聞皆輕。
迂疎雖可欺,心路甚男兒。 薄宦渾無味,平生粗有詩。 澹交終不破,孤達晚相宜。 直夜花前喚,朝寒雪裏追。 竹聲輸我聽,茶格共僧知。 景物還多感,情懷偶不卑。 溪鶯喧午寢,山蕨止春飢。 險事銷腸酒,清歡敵手棋。 香鋤拋藥圃,煙艇憶莎陂。 自許亨途在,儒綱復振時。
丘山岌岌連天峻,沔水澄澄徹底清。
長松晉家樹,絕頂客兒亭。 (見《淳祐臨安志》殘本卷八)。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城營內,驢馬作人言。 聽取語言爲定(京本作「作」)准,更看馬後(辛本、川本作「駿」)殺軍年,方始報仇冤。
靈風扇香華,璨爛開繁衿。 太真撫雲璈,衆仙彈靈琴。 雅歌三天景,散慧玉華林。 七祖升福堂,由此步玄音。 前世福未足,斯書邈難尋。 信道情不盡,圖飛乃反沈。 太上無爲道,弘之在兆心。
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雲。
率性方鹵莽,理生尤自疎。 今年學種瓜,園圃多荒蕪。 衆草同雨露,新苗獨翳如。 直以春窘迫,過時不得鋤。 田家笑枉費,日夕轉空虛。 信非吾儕事,且讀古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