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詩中第一仙,西風吹到日輪邊。 杜陵野客還驚市,國子先生小著鞭。 拈出老謀開宇宙,本來清尚只雲泉。 新篇未許兒童誦,但得真傳敢浪傳。
无
其他无
〔宋朝〕 楊萬里
林下詩中第一仙,西風吹到日輪邊。 杜陵野客還驚市,國子先生小著鞭。 拈出老謀開宇宙,本來清尚只雲泉。 新篇未許兒童誦,但得真傳敢浪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夜深閑到戟門邊,却繞行廊又獨眠。 明月滿庭池水淥,桐花垂在翠簾前。
風吹殘雨歇,雲去有煙霞。 南浦足遊女,綠蘋應發花。 遠鐘當半夜,明月入千家。 不作故鄉夢,始知京洛賒。
千年松樹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見說瓦棺藏檜下,杜生題後定時名。 (以上二十首均錄自上海圖書館據天一閣藏本所攝膠卷明嘉靖刻本嘉三十二年黃紹文纂《六合縣志》〖簡稱《嘉靖志》〗卷八《藝文志·詩類》。 校以光緒癸未年刊賀廷壽纂《六合縣志》〖簡稱《光緒志》〗卷七所錄詩及光緒刊朱緒曾輯《金陵詩徵》卷三五所收詩。 《光緒志》錄十六首,缺《治浦橋》、《滁河》、《儒學舊基》、《城隍廟》四首。 《金陵詩徵》僅收《龍池》之一、《廢如歸館》二首。 )(〖1〗《嘉靖志》題注:「《嘉定志》:偃松在牛市街,文宣王廟前,偃蹇若蓋,清陰數畝。 傳云杜荀鶴所植。 又云松下有瓦棺。 」〖2〗《光緒志》詩末注:「古志云,松下有瓦棺。 」〖3〗《嘉靖志》詩末注:「按以上二十首,皆郟滂詩。 五十首,今《成化志》所載僅數首耳,餘皆《嘉定志》得之,然尚未及其半云。 」〖4〗《嘉靖志》卷首凡例云:「宋嘉定間縣令劉昌詩所修志,板已劘滅,其本無傳。 近於藏書家覓得寫本,據其所載,有可採者增入。 」〖5〗《嘉靖志》卷四《秩官志》云:「郟滂,光化中爲六合宰,嘗作《懷古詩》五十首,敍靈巖則曰:『巖峻嘗有靈瑞。 』敍龍津則曰:『士馬更戍往來。 』若儒學、士林館、龍池、昌市樓等處,皆有題詠。 意滂必文彩風流之士,當時之民被和平之化矣。 惜其政事無傳,詩之存者載《詩紀》。 」末注:「《嘉定》、《成化志》。 」〖6〗《光緒志》卷四《官師志》云:「郟滂,光化中爲六合令。 懼文獻無徵,作《懷古詩》五十首,各繫以小敍,今其詩存者三十二首,惜政蹟不傳。 」〖7〗《金陵詩徵》卷三五錄滂詩二首,小傳云:「滂,光化中六合令,因家焉。 」注云:「宋《嘉定六合縣志》云:郟令懼棠邑文獻無徵,作《懷古詩》五十首,各係以小敍,其叙靈巖曰:『巖峻嘗有靈瑞。 』敍龍津曰:『士馬更戍往來。 』士林曰:『其地業儒多宦。 』敍寺則始於解脫,敍混成觀則起於宋元。 《嘉靖儀真志》存三十二首,至雍正乙卯六合令蘇作睿《志》尚存十六首,乾隆癸卯廖掄升《志》,乃悉削去。 唐人著作,徵文考獻,何可棄也。 」今按:嘉定、成化修《六合縣志》,今均無傳。 傳世者以《嘉靖志》爲最早,所錄二十首。 據修志者所云,則《嘉定志》所收亦不過此數。 《光緒志》當係自雍正《六合縣志》轉錄,文字歧異較多,疑非源出於嘉靖《六合縣志》,而係自嘉靖《儀真縣志》錄出。 唐六合縣轄境,明代部分歸儀真縣,故其詩得兼收之。 今傳《儀真縣志》,似以《隆慶志》爲最早,已有影印天一閣本行世,經檢幷無滂詩。 朱緒曾、賀廷壽皆清季人,皆云所存有三十二首之數,疑曾獲見嘉靖《儀真縣志》,俟續訪之。 滂詩除已錄出之二十一首外,僅知詩題者尚有《靈巖》、《龍津》、《昌市樓》、《混城觀》等,已見前錄。 )。
淨掃黃金堦,飛霜皓如雪。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達岸三時頃,瞻山四頂賖。 喬林知馬尾,亂石見麞牙。 水脚浮青靛,湖脣滉白沙。 漁人收輳網,歸去日西斜。
犖确復犖确,秋山殊未晴。 流年半羈旅,此地幾經行。 雪嶺今慵照,茅簷欲謾營。 大鈞渾莫問,流坎任餘生。
齒根浮動嘆吾衰,山栗炮燔療夜饑。 喚起少年京輦夢,和寜門外早朝來。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雲藏。 已向石屏見,何須照席光。
真人得道自崆峒,萬國同歸壽域中。 致却升平更何事,朱顔綠髮侍重瞳。
落日謝虛閣,橫琴相對閒。 片雲將急雨,一笑失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