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輿玉輦背三條,水閣山樓望九霄。 野外初迷七聖道,河邊忽覩二靈橋。 懸冰滴滴依虬箭,清吹泠泠雜鳳簫。 回晚平陽歌舞合,前溪更轉木蘭橈。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乂
金輿玉輦背三條,水閣山樓望九霄。 野外初迷七聖道,河邊忽覩二靈橋。 懸冰滴滴依虬箭,清吹泠泠雜鳳簫。 回晚平陽歌舞合,前溪更轉木蘭橈。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隴坂高無極,征人一望鄉。 關河別去水,沙塞斷歸腸。 馬繫千年樹,旌懸九月霜。 從來共嗚咽,皆是爲勤王。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爲霖。 欲歸瀼西宅,阻此江浦深。 壞舟百版坼,峻岸復萬尋。 篙工初一棄,恐泥勞寸心。 佇立東城隅,悵望高飛禽。 草堂亂懸圃,不隔崑崙岑。 昏渾衣裳外,曠絕同層陰。 園甘長成時,三寸如黃金。 諸侯舊上計,厥貢傾千林。 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 客居暫封殖,日夜偶瑤琴。 虛徐五株態,側塞煩胸襟。 焉得輟兩足,杖藜出嶇嶔。 條流數翠實,偃息歸碧潯。 拂拭烏皮几,喜聞樵牧音。 令兒快搔背,脫我頭上簪。
遙遙行李心,蒼野入寒深。 吟待黃河雪,眠聽絳郡砧。 差期逢缺月,訪信出空林。 何處孤燈下,只聞嘹唳禽。
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僞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見《四部叢刊初編》影宋本釋法雲《翻譯名義集》卷七「續補譯師」條注。 日本《續藏經》本宋釋子昇、如祐輯《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下之下稱此詩爲「唐太宗《題白馬寺》」。 )(按:《全唐詩》卷七八六以此詩歸無名氏,云「其聲調不類,要是後人妄託。 」然此詩徵引甚早。 《翻譯名義集》亦非僞妄之書。 同卷錄義淨三藏詩,亦初唐時人。 恐館臣之意不在聲類,而在此詩有玷太宗之盛德耳。 義淨詩亦誤錄。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已斥其妄。 初唐七律傳世甚少。 故重錄之。 )。
羽檄中原滿,萍流四海間。 少時過桂嶺,壯歲出榆關。 奇禍心如折,羈愁鬢已斑。 楚纍千萬億,知有幾人還。
夢獲生花筆,祥開視草儒。 奉天專仰陸,元祐只傳蘇。 蓮影光分燭,絲紋細結絇。 禁中頗牧在,夙夜贊神謨。
潮隨春漲雪千尋,南越山藏暗浪深。 欲識錢塘兩回汛,便如萬國奉君心。
戒福修持眾,罕得無心用。 眾生肉爲菜,講論喧天鬨。
九萬天衢浩浩風,此身真是一枯蓬。 盤蔬采掇多靈藥,閣道攀隮出半空。 累盡神仙端可致,心虚造化欲無功。 金丹定觧幽人意,散作山椒百炬紅。
西村林外起炊烟,南浦橋邊繫釣船。 樂歲家家俱自得,桃源未必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