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火逾風疾,纔西已及東。 蒼翁災海內,赤子哭途中。 城闕兼旬閉,郵書徹旦通。 不知調國者,何以慰時匆?
无
其他无
〔唐朝〕 呂從慶
兵火逾風疾,纔西已及東。 蒼翁災海內,赤子哭途中。 城闕兼旬閉,郵書徹旦通。 不知調國者,何以慰時匆?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茲。 誰言死者樂,但令生者悲。 丈夫有餘志,兒女焉足私。 擾擾多俗情,投迹互相師。 直節豈感激,荒淫乃淒其。 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 頌聲何寥寥,唯聞銅雀詩。 君舉良未易,永爲後代嗤。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七十勞生西復東,鄉關在望念飄蓬。 大遼半歲九分盡,全晉一年千里空。 周召已亡無善政,蔡童雖死有餘風。 華陰乞食商山去,巖谷幽尋四老翁。
草木無處所,動摇知風形。 今日萬葉黄,昨日萬葉青。 青既漸衰變,黄亦漸凋零。 人生恃歲月,種柏滿郊坰。
白水名多士,清河最有聲。 人危孔北海,帝識柳宜城。 蜀險談間固,蠻訌檄到平。 凌煙何處在,風雨上銘旌。
當年仗外揖高標,繡䪌蘆鞭寶馬驕。 瓊苑天香飄合坐,碧城山色照同僚。 思歸意決吾張翰,贈別情深子繞朝。 蟹籪魚梁從此去,他年書札墮煙霄。
詩成蜀錦粲雲霞,宮樣宜嘗七寶茶。 壓倒柳州甘露飲,洗空梅老白膏芽。 睡魔豈是驚軍將,茗戰都緣避作家。 怪底清風失炎暑,朝來吉甫誦柔嘉。
老去猶耽酒,歸來自撥醅。 絕憐黄菊好,仍有故人來。 懷古空三歎,挼香更一杯。 橫山無十里,騎馬未須回。
淚盡眼欲枯,痛深腸已絕。 汝方遊浩蕩,萬里挾雄鐵。
人間風物年年在,酒後心情事事休。 珍重清新得吾意,賸拚憔悴爲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