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投刑部裴郎中

〔唐朝〕 黃滔

兩牓驅牽別海涔,佗門不合覓知音。 瞻恩雖隔雲雷賜,向主終知犬馬心。 禮闈後人窺作鏡,廟堂前席待爲霖。 已齊日月懸千古,肯誤風塵使陸沉。 拜首敢將誠吐血,蛻形唯待諾如金。 愁聞南院看期到,恐被東墻舊恨侵。 緇化衣空難抵雪,黑銷頭盡不勝簪。 數行淚裏依投志,直比滄溟未是深。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胡虜潛京縣,官軍擁賊壕。 鼎魚猶假息,穴蟻欲何逃。 帳殿羅玄冕,轅門照白袍。 秦山當警蹕,漢苑入旌旄。 路失羊腸險,雲橫雉尾高。 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 今日看天意,遊魂貸爾曹。 乞降那更得,尚詐莫徒勞。 元帥歸龍種,司空握豹韜。 前軍蘇武節,左將呂虔刀。 兵氣回飛鳥,威聲沒巨鼇。 戈鋋開雪色,弓矢尚秋毫。 天步艱方盡,時和運更遭。 誰云遺毒螫,已是沃腥臊。 睿想丹墀近,神行羽衛牢。 花門騰絕漠,拓羯渡臨洮。 此輩感恩至,羸俘何足操。 鋒先衣染血,騎突劒吹毛。 喜覺都城動,悲憐子女號。 家家賣釵釧,只待獻春醪。

    杜甫 唐宋诗
  • 田家三首 二

    不識城中路,熙熙樂有年。 木槃擎社酒,瓦鼓送神錢。 霜落牛歸屋,禾收雀滿田。 遙陂過秋水,閑閣釣魚船。

    李建勳 唐宋诗
  • 送虞道士

    煙霞聚散通三島,星斗分明在一壺。 笑說餘杭沽酒去,蔡家重要會麻姑。

    李中 唐宋诗
  • 雲門山投龍詩刻(並序)

    □□(《全唐詩》作「曉登」)雲門山,直上壹千尺。 絕頂彌□(《全唐詩》作「孤」。 )聳,盤途幾傾窄。 前對堅裂峯,□□(《全唐詩》作「下臨」。 )削成壁。 陽□(《全唐詩》作「巘」。 )靈芝秀,陰崖仙乳□。 (此句《全唐詩》作「陰崖半天赤」。 )□□□羣山,遠望何所隔。 太陽未出海,曠晃半天赤。 (《全唐詩》無以上四句。 )大壑静不波,渺溟無際碧。 (「碧」,《全唐詩》作「極」。 )是時雪初霽,沍寒冰(《全唐詩》作「水」。 )更積。 恭(《全唐詩》誤作「披」)展送龍儀,寧安服狐白。 □□(《全唐詩》作「沛恩」)惟聖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昇,五域□□(二字《全唐詩》亦闕。 )覿。 帟幕翠微亘,機□(《全唐詩》作「茵」。 )丹洞闢。 □□(《全唐詩》作「祝起」。 )鳴天鼓,拜傳端素冊。 霞間□□□,(《全唐詩》作「朱紱縈」。 )嵐際黃裳襞。 玉□(《全唐詩》作「策」。 )□□(《全唐詩》作「奉誠」)信,□□□(《全唐詩》作「仙佩俟」。 )奔驛。 □(《全唐詩》作「香」。 )氣入岫門,瑞雲出巖石。 至誠必招感,大福旋來格。 空□□□□,(《全唐詩》作「中忽神言」。 )帝壽萬千百。 (見畢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二。 )(〖1〗按石刻詩題下有「北海郡太守趙居貞述。 渤海吳□書。 郡人李元莊鐫」等字。 石刻係天寶十一載所立,正書,崖高四尺五寸五分,廣二尺,在益都縣雲門山洞西關帝廟後北壁。 〖2〗此詩序文中所書玄宗尊號,石刻本與《全唐詩》不同。 按《新唐書·玄宗紀》載天寶七載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又天寶八載復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禉皇帝」。 石刻所稱,顯係天寶七載所上尊號,然石刻立於天寶十一載,則當以《全唐詩》取天寶八載所上尊號爲是。 望頗疑作序刊石者緣一時疎忽,誤取七載尊號,而後之錄是刻者知其誤而糾正之,此《全唐詩》據本之所以異於石刻也。 )。

    赵居貞 唐宋诗
  • 讚馬氏子

    豐姿窈窕鬢欲斜,賺煞郎君念法華。 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 (見《全閩詩話》卷十二引《感應傳》)。

    粲和尚 唐宋诗
  • 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其二

    問訊天童今老子,偶同庚甲事如何。 他時要向山中去,容我一庵遮薜蘿。

    張元幹 唐宋诗
  • 和余時中元夕二首 其一

    今夕知何夕,熈熈萬室春。 歌樓醒醉客,燈市往來人。 勸酒行杯促,聯詩得句新。 銅壺休見廹,歡笑正相親。

    王之道 唐宋诗
  • 頌古 其一○五

    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 鑊湯無冷處,合眼跳黄河。

    釋道顔 唐宋诗
  • 次韻胡明仲見寄

    去年玉笋班,仰視見櫑具。 論事似陸贄,任事似裴度。 今年起衡山,出守非不遇。 床頭看周易,象在益長裕。 解琴須更張,謀國乃疾固。 要開天地爐,更使萬物鑄。 可憐冰氏子,大似鐵鑪步。 自謂樂於貧,公乃知其素。 來刪城旦書,聊免吏部注。 祝公早來朝,爲上寬北顧。

    朱翌 唐宋诗
  • 施磨衲與惠因長老

    三韓山川悉漢地,其中佛法亦復然。 王子義天不思議,剪除須髮作佛事。 東渡參問三乘法,無爲分與最上乘。 喜抱方袍入浄人,有僧恭敬能攝受。 寶華粲縟並文綺,金針細衲成帖相。 衣裓一一如來法,一一針孔藏妙用。 經歷百千無退轉,佛光律儀不曾失。 我以至寶易得之,每善護持神通藏。 是故回施惠因老,願以此衣覆法身。 天風海濤助潮音,普聞四衆及一切。 常如此袍無斷滅,惠因法施亦無窮。 楖栗橫拈師子牀,法法流通並東海。

    曹勛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