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 若敎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着子規。
无
其他无
〔唐朝〕 顧況
杜宇冤亡積有時,年年啼血動人悲。 若敎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着子規。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知君書記本翩翩,爲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烘焙幾工成曉雪,輕明百幅疊春冰。 何消才子題詩外,分與能書貝葉僧。
返老成少是還丹,不得守仙亦大難。 愁見鬢斑令却黑,一日但服三十丸。 松竹本自無艷色,金液因從火制乾。 五子可定千秋旨,百歲如同一萬年。 (《正統道藏》本《懸解錄》。 又《雲笈七籤》卷六四)(按:《懸解錄》卷首有唐大中九年序。 據《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並參陳國符先生所考,此序爲紇干臮作。 )。
(周頌□成用張叔政賈弇[鮑防]嚴維呂渭鄭槩陳允初)身,心。 (周頌)城郭,山林。 (□成用)望處遠,到時深。 (張叔政)雲崖杳杳,煙樹沉沉。 (賈弇)嘯侶時停策,探幽或撫琴。 [鮑防]得法小枝小葉,懷人如玉如金。 (嚴維)月色前庭清靜觀,梵聲初夜海潮音。 (呂渭)思君子山深不可見,登高頂望遠欲相尋。 (鄭槩)何事歸舟客興櫂不駛,君不見紅蓮綠荇沙禽。 (允初)(〖1〗《通志·藝文志》八著錄:「《大曆年浙東聯唱集》二卷。 」《嘉泰會稽志》卷十四《嚴維傳》云:「大曆中與鄭槩、裴晃、徐嶷、王綱等宴其園宅,聯句賦詩,世傳《浙東唱和》。 」卷十三云:「嚴長史園林,頗名於唐,大曆中有聯句者六人。 」卷十八云:「松花壇,唐大曆中嚴維、呂渭茶宴於此,聯句云〖略〗。 」〖2〗桑世昌《蘭亭考》卷十二云:「鮑防、嚴維、劉全白、宋迪,共三十五人具姓名。 大曆中唱和五十七人。 」今按:嚴維等大曆唱和原集,今已不存。 宋人引錄其詩者有:《歲時雜詠》收一首,《唐詩紀事》收一首,《會稽掇英總集》收詩十二首又偈十一首,《剡錄》收一首,《蘭亭考》收一首,《嘉泰會稽志》收片斷若干。 另宋刻唐人別集附見三首。 綜計各書所收,今存此次唱和詩凡十四首又偈十一首。 與唱者除本書前列三十人外,可考知者尚有劉蕃、樊珣、丘丹、范淹、吳筠、□迥〖疑爲劉迥〗、任逵、謝良輔、宋迪等九人,凡三十九人,已超過《蘭亭考》所舉之三十五人。 這一組詩,《全唐詩》卷七八九收《中元日鮑端公宅遇吳師聯句》、《酒語聯句各分一字》、《一字至九字詩聯句》三首,《全唐詩續補遺》卷五收《經蘭亭故池聯句》〖收嚴維名下〗,餘十首皆錄如上。 另《會稽掇英總集》卷十五收《雲門寺濟公上方偈》十一首,皆爲四言之作,《全唐文》未全收。 姑附錄於次,以存該集完貌,爲研究者提供參讀的便利。 )。
大道何曾討,無端入荒草。 卷來復卷去,不覺虛生老。
鄉國悲前事,風光屬後生。 名從天上得,身入故都行。 草色初裁綬,鵬飛不算程。 自憐枯朽思,相送剩含情。
世間八月十五夜,何處樓臺得月多。 不及吳江橋上望,水晶宮裏揖嫦娥。
聞道城東有故家,海棠初試萬枝花。 偶來花下燒銀燭,還似空中散綺霞。 園裏高人全曠達,坐中騷客富文華。 新詩已就驚人句,醉墨縱橫似亂鴉。
動植湊東風,天機各自濃。 花粘蜂股重,絮戀柳腰慵。
武帝初起銅雀臺,丕又建閣延七子。 日日臺上羣烏饑,峨峨七子宴且喜。 是時閣嚴人不通,雖有層梯誰可履。 公幹才俊或欺事,平視美人曾不起。 五官褊急猶且容,意使忿怒如有鬼。 自茲不得爲故人,輸作左校濱於死。 其餘數子安可存,紛然射去如流矢。 鳥烏聲樂臺轉高,各自畢逋誇疐尾。 而今撫卷跡已陳,唯有漳河舊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