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龍馭去無蹤,三遣行人意則同。 凶禮强更爲吉禮,夷風終未變華風。 設令耳與笙鏞末,只願身糜鼎鑊中。 已辦淹留期得請,不辭築館汴江東。
无
其他无
〔宋朝〕 京鏜
鼎湖龍馭去無蹤,三遣行人意則同。 凶禮强更爲吉禮,夷風終未變華風。 設令耳與笙鏞末,只願身糜鼎鑊中。 已辦淹留期得請,不辭築館汴江東。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西風渺渺月連天,同醉蘭舟未十年。 鵩鳥賦成人已沒,嘉魚詩在世空傳。 榮枯盡寄浮雲外,哀樂猶驚逝水前。 日暮長隄更回首,一聲鄰笛舊山川。
十日來來曠奉公,閉門無事忌春風。 蟲絲度日縈琴薦,蛀粉經時落酒筒。 馬足歇從殘漏外,魚須拋在亂書中。 慇懃莫怪求醫切,只爲山櫻欲放紅。
摩訶般若照,解脫甚深香(《景德傳燈錄》作「深」,《五燈會元》作「法」)。 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 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
逍遥利樂認天真,心印深藏喻海津。 妙法須求經裏字,無緣勞問洞中人。 研窮道德從何入,清浄玄通馭物親。 此語苞含堪賞詠,丹臺羽客善鋪陳。
髧如丫角垂兩耳,口誦黄庭調綠綺。 諸公拂榻乃肯留,疑是前時徐孺子。 我琴掛壁久不彈,浙聲分作蜀聲看。 但得古人指下趣,轉覺良工心事難。 欣然過我同一笑,舊曲重聞如再少。 咸韶本自鳳凰鳴,箏笛任誇蚯蚓竅。 孺子孺子年更癡,十三大勝陶家兒。 阿端不識六與七,隨分牽衣覓梨栗。
遯叟高眠石磴雲,鴟夷長泛五湖春。 爭如晝錦延華萼,同作商山四老人。
青冥風露飛簷外,黄道星辰企翼邊。 獨倚梧陰心自省,十年清夢故依然。
潘侯話廬山,落落尤可伏。 初云江上來,遠見雲中瀑。 捨舟到雲外,觀瀑已巖麓。 往往逢平田,攢攢愛深木。 竹門懸徑微,源水陰藤覆。 坐石浸兩骹,炎膚起芒粟。 夕陽穿萬峯,高下相出縮。 尋常杳不分,但被煙嵐畜。 絕頂水底花,開謝向淵腹。 風力豈能加,日氣豈能𣋉。 攬之不可得,滴瀝空在掬。 夜昏投僧居,孤燈望溪曲。 忽聞清磬音,漸近幽林屋。 止侯休多談,已滿我心目。 懷游二十年,夢寐今固熟。 何當借輕舠,一往如飛鶩。
帝捧瑶觴玉座前,綵衣三世祝堯年。 天皇八十一萬歲,休說莊椿兩八千。
夜讀韋編起欲從,門前流水落花空。 春同心事應長在,月當燈光不用籠。 弔古誰能嗟澤畔,高吟且欲效隆中。 君詩似玉無瑕玷,豈有他山石可攻。